前沿问题探讨

  • 人工智能赋能初中音乐表现与创造的实践研究

    裴永飞;

    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因乐器演奏技能缺失、乐理知识门槛较高导致的创意表达受限问题,本研究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音乐学习表现与创造实践的新范式。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艺术实践的表现、创造学习内容要求,文章提出“创意捕捉—智能转化—多元表达—协同优化”的教学范式,构建工具链支撑下技术适配、创作辅助、表达革新的系列场景化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赋能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2025年05期 No.323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 数字时代师生情绪互动的现实样态及优化路径

    董杭艳;李双龙;

    师生情绪互动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社会文化变革的背景下,个体心理诉求与技术理性的冲突、具身互动的弱化、虚拟交往的异化及信息茧房的束缚等多重因素,导致师生情绪互动面临疏离化、浅表化与功利化的困境。师生情绪互动可以从重塑师生角色、营造互动环境、优化技术媒介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师生情绪互动的质量。

    2025年05期 No.323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教育视点

  • 跨学科校本教研路径与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例

    刘君若;

    文章基于“双新”改革背景与STEM教育发展趋势,针对传统学科教研的局限性,提出跨学科校本教研转型路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引领和多维实践探索,构建“三维目标—四维推进”教研体系,形成“主题研讨—课例展示—反思评价”三模块操作模式。研究强调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段、跨学科教师协作,创新“1+X主线教研”与“多学科共育多线教研”两种实施范式,实现知识整合、方法创新与文化融合。

    2025年05期 No.32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改进研究

    徐笑恬;

    文章构建了以课标教材、现实问题情境、学校及地方特色为核心依据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筛选框架。研究通过“质量的初步认识”单元案例,阐述了将“量感”这一抽象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学习内容的方法,提出内容深度要匹配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设计要兼顾素养培育和趣味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引导提升的策略。研究主张,筛选内容应该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其逻辑性、适切性与创新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在跨学科学习中有效落地。

    2025年05期 No.323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比较教育研究

  • 日本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及启示

    李雪纯;赵婧;

    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与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的双重挑战,日本通过颁布国家宏观政策、更新数字化软硬件设施、引进前沿技术、革新教学方式和创新课程设置等措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构建促进每个成员最优化发展的新型社会形态,提升国民数字技能,减轻社会保障负担。研究日本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可以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启示:首先,需要协调好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其次,政策与立法先行,为教育数字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再次,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真正提升教学效能;最后,搭建产学研通衢,强化跨学科实践,多方施策。

    2025年05期 No.323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德育研究

课程与教学研究

  • 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科学结构化问题设计研究——以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空气”单元为例

    司徒敏;

    本文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通过解构结构化问题的内涵与特征,提出小学科学结构化问题的设计原则;基于问题解决的认知机制,构建“四阶”框架,并依托树形路径,形成逻辑自洽的问题系统。设计结构化问题能有效统整碎片化知识,强化科学概念的体系化建构,同时提升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让科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2025年05期 No.323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 小学校本统筹实施类课程领导力的现状与改进——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濮玉芹;陈健美;

    本研究从国家课程方案和上海市课程实施办法出发,构建校本统筹实施类课程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金山区学校的劳动课程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及校本课程方案进行了系统评估。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校校本统筹实施类课程领导力存在差异,不同指标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课程方案在规划与设计上的水平不均衡。研究进一步提出,通过加强整体规划设计、提升领导团队建设、强化课程操作性与管理效率以及依托区域专业支持,持续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确保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2025年05期 No.323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 融入社会情感能力培育的“有戏”课堂实践研究——基于大五人格模型的五维协同“有戏”课堂模型的构建

    全迅;

    面对课程教学变革要求和情感教育缺位的现状,将社会情感能力培育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具有理论必然性、现实紧迫性与实践可行性。本文以社会情感能力培育为核心,以大五人格模型为基础,构建情境设计、任务组织、活动实施、学习支持、评价反馈五维一体的“有戏”课堂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推动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可视化成长、教师专业胜任能力的结构性突破、学校整体课程形态的循证式转型,推动了学校教育向素养本位迭代。本研究还进一步反思了未来教育生态重构的可能路径,为社会情感能力的持续培育提供系统性支持。

    2025年05期 No.323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高中数学项目式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

    顾卫峰;

    近年来教育改革持续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新型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基于上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重点探讨项目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通过分析项目设计的整体思路、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实际教学流程,并结合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试图为一线数学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2025年05期 No.323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 分层驱动的初中数学项目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六年级“扑克牌心灵感应”为例

    石莲花;

    本研究基于“双新”教育改革与“双减”政策要求,以六年级“扑克牌心灵感应”项目为例,探索分层驱动的初中数学项目化作业的创新设计。通过构建“基础解码—逻辑推理—综合应用”三级分层任务体系,结合游戏化场景和STEAM理念,实现差异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数学作业改革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No.323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教师专业发展

  • 拟剧论视域下教师社会心理状态的冲突与重构

    张菁;

    本文基于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论,结合其对人类社会互动行为的研究,探讨教师社会心理状态的多样性及职业认同、情绪管理、人际互动中常见的心理倾向等。通过这一理论透镜,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拟剧理论进行角色扮演和自我呈现,以及如何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反应,以期促进对教师职业心理深层次的理解,推动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共同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025年05期 No.323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全人视域下上海初中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TALIS 2018数据的分析

    韦旭;

    基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数据(TALIS 2018),分析上海公办与民办初中教师评价的实践模式发现,民办初中更注重学生校外测试成绩和教师绩效管理,而公办初中则倾向于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如学生教学调查和教学学科知识测试。此外,研究揭示了校园文化、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等因素对评价后教学改进的影响。为回应和深化这些发现,引入全人视域的教师评价理念,提出优化教师评价的建议,包括推动评价主体多元化、平衡问责与成长、增强反馈机制等,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

    2025年05期 No.323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3K]

  • 方寸讲台孕育德育智慧——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正>作者简介王宇,中学高级教师,浦东新区德育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理事,上海市育德之星,浦东新区优秀党员“,上海蒲公英女性领力提升计划”二期学员。长期从事区域德育研究工作,2017、2021年连续两届获得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荣获第七届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第八届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聚焦“学科德育”“德育评价”等主题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内容简介图书深入剖析中小学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可操作的实践路径,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

    2025年05期 No.32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海外高校案例研究

    <正>编辑推荐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国国际人才在国际组织的任职状况关乎其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本书从高校培养人才的视角切入,探讨高级外交人才在求学阶段面对的挑战和机遇,重点揭示各国高校在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方面的创新举措,对我国高校的办学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作者简介闫温乐,教育学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人员,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比较教育学报》副主编,上海高校一类智库研究人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理事。

    2025年05期 No.32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教育参考》征稿启事

    <正>《教育参考》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上海市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我们致力于发现、推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和学术上具有高水平的创新力作,以服务教育实践、教育决策与教育学科建设。

    2025年05期 No.32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