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问题探讨

  • 城乡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

    王录伟;

    城乡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结合教育均衡理论,构建“制度—组织—个体—环境”四维分析框架,探讨我国城乡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深层机理与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城乡教育差距已从显性硬件配置差异转向隐性应用能力断层,乡村学校在技术采纳周期上滞后于城市学校2—3个阶段,新兴技术应用率不足城市的1/5,根源在于政策弹性不足、组织文化排异、教师适应能力薄弱及社会环境支持缺失。研究提出多主体协同推进机制,包括构建县域数字教育生态圈、实施差异化资源配置、设计教师能力进阶体系及建立动态评估反馈循环,通过“政策牵引—文化浸润—个体激活—环境反哺”的链式反应,推动数字教育资源从物理接入向生态融合转变。

    2025年08期 No.326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刘维;

    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论,针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浅表化问题,梳理了情境创设、跨学科融合等教学策略的结构模型。研究发现,这些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从“吸纳”到“创新”的深度学习进阶,帮助教师实现从“巧用”到“活用”的教学能力跃升。同时,研究揭示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困境,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其原因,并据此梳理出六项针对性教学策略,提出教师应以作品为基,活策活用、多维剖析、辩证鉴赏、以生为本、量学设教的教学建议,为新课改背景下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实践范式和策略参考。

    2025年08期 No.326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教育视点

  • 美国社会科课程建构美利坚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研究

    姜楠;高维;

    在多元文化冲击与种族主义泛滥的现实境遇下,美国高度重视美利坚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建构。社会科课程是培养美利坚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载体,其建构路径为:建立认知、能力及情感三维发展目标;形成历史命运共同体、国家政治共同体、精神文化共同体以及社会生活共同体四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实施以“探究弧”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社会科课程中美利坚民族共同体认同建构呈现三个特征:课程目标具有逻辑性,坚持三维发展导向;课程内容具有跨学科性,采用跨学科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具有社会实践性,实施探究实践模式。

    2025年08期 No.326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戏剧教育赋能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育人实践探索

    金虹;

    如何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戏剧教育的实践,系统探索戏剧教育促进中小学一体化育人的理论依据、实施路径与实践成效。本研究首先界定了戏剧教育的概念,明确了其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念先行、课程统整、文化浸润的具体实施路径:通过开展师资培训,促进教育观念一体化;构建“戏剧+∞”特色课程,促进课程体系一体化;完善活动体系,促进校园节庆一体化。实践表明,戏剧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提高学校综合办学质量,为破解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难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方案。

    2025年08期 No.326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德育研究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

    杨丹;

    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作业作为传统基础作业的重要补充,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大有裨益。经过实证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政治探究性作业存在时间不够、设计和实施还处于粗略阶段以及评价缺乏系统化评价标准等问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作业优化设计,力求利用有限作业时间激活学生深度思维和无限潜能,从粗略设计到精准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从单一评价到多维赋能,构建全面立体的评价体系,同时也要警惕运用时的技术伦理风险,推动高中政治教师教学评价改革,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真正落地。

    2025年08期 No.326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比较教育研究

  • 新西兰学校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教育:课程指南、实践路径与影响因素

    王俊民;刘亿;

    将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纳入学校课程已成为国际共识。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和行动导向特征,对学校系统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方式提出了重大挑战。为指导学校实践,新西兰围绕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能力,聚焦核心概念开发并发布系列课程指南,倡导行动导向的教学。政府积极推进环境学校项目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支持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支持科学界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表明,课程的明确性、时间与成本、学校需求与领导层的支持、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社会资源和升学考试等是影响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

    2025年08期 No.326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 国际对比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发展理路、问题表征及实践路径

    程晨;

    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探究了以德国、美国、日本、芬兰、新加坡为代表的劳动教育模式,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分析,为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树立劳动教育新理念,构建劳动教育新体系;联动多维主体,重塑劳动教育生态;加强多学科驱动,赋能劳动新质生产力;立足全球视野,推进中国式劳动教育现代化。

    2025年08期 No.326 48-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课程与教学研究

  • 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延续

    苟先碧;王梅;覃万安;

    人工智能正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深层次变革,这一变革涵盖教师观念、教学主客体关系、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等多个维度。然而,技术融入并非对传统教育价值的否定,教育应在创新中实现坚守:延续教育本质,兼顾数学知识的传承与能力培养;延续和谐的师生关系,统筹技术辅助与人文互动;延续教学方式与价值引领,融合技术赋能与核心素养培育;延续差异育才理念,推动技术精准化与个性化评价并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人工智能时代既要积极接纳技术变革,又要在变化中有所坚守,通过变革与延续的有机统一,构建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最终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小学数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No.326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双减”背景下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研究——以“世界的气候”为例

    王娟娟;

    在“双减”背景下,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应遵循一致性、可行性、整合性原则,通过知识整合、能力整合与实践整合实现减负增效。作业设计以大单元主题串联核心概念,形成逻辑任务链,创新作业形式,强化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同时,开发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业,激活学习动机,提升实践能力,深化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可操作路径。

    2025年08期 No.326 61-6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德语写作“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

    李晓;

    “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德语写作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发展。针对写作教学中忽视思维发展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借助“教—学—评”一体化方式,关注学生写作的学习全过程,通过问题链和多模态激活学生的思维;以评促教,借助概括思维为学生搭建思维能力脚手架;用动态评价、连贯学习的方式把写作置于情境化学习的整体环节之中,使学生无形的思维发展可视化,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2025年08期 No.326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针舞线绕,绣趣传承”教学为例

    李莹莹;廖石生;

    创新素养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素养,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生成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梳理了创新素养和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探究了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教学案例,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即“科学提炼主题—明确育人目标—创设学习活动—评估学习质量”,旨在促进学生创新人格形成、创新思维发展、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素养。

    2025年08期 No.326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作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以同济附小的实践探索为例

    王建芳;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济人济世,成人成才,让每一位孩子出彩”为办学理念,针对当前学校课后服务作业指导中存在的作业设计不充分、学生间作业差异较大、家长期望值较高、教师开展作业指导效率低下等问题,打造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校本课后服务作业指导体系,探索如何在当下既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能让学生完成更高质效作业的目标,让“减负”与“提质”协同发力,助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No.326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教师专业发展

  • 基于政策“工具—目标”二维框架的中国乡村教师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李洁;涂雅琴;

    文章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基于政策“工具—目标”二维框架,对我国2000—2024年出台的54份国家级有关乡村教师的政策分析发现,乡村教师政策工具使用结构明显失衡: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适中,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载,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严重不足;政策目标关注不均衡,最为关注“教得好”,其次关注“留得住”,最后关注“下得去”。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优化工具结构,实现政策协调性;均衡目标侧重,体现政策精准性;瞄准工具靶向,提升政策精细度。

    2025年08期 No.326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德育创意设计

    <正>“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亲笔题词魏书生周增为姚家群鲍传友李家成联袂推荐作者:郭宁伟著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作者简介郭宁伟,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松江一中党委书记,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研究院、中国教师教育网、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特聘德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擅长德育主题活动的创意设计与有效实施,被誉为“最浪漫的班主任”“最有创意的德育主任”“德育鬼才”等。内容简介德育如何告别枯燥说教,真正走进学生内心?面对“双新”“双减”和AI冲击,德育工作如何破局创新?

    2025年08期 No.32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比较教育变革——斯坦福大学五十年来的理论建构

    <正>[美]马丁·卡诺伊(Martin Carnoy)著屈廖健等译/专家推荐/本书论述了五十年来斯坦福大学比较教育研究的历程,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比较教育研究的旨趣,也为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提供了有益资料。——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本书按时间顺序梳理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际比较教育的重要理论脉络,涵盖人力资本理论、现代性研究、世界社会理论等。书中不仅呈现理论本身,更深入探讨其在特定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产生与转化,揭示了学术诞生与思想生成的机制,兼具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为理解该领域知识演进提供了全面的启发,极具学术价值与指导意义。

    2025年08期 No.32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教育参考》征稿启事

    <正>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学术贴近教育现埸《教育参考》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上海市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我们致力于发现、推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和学术上具有高水平的创新力作,以服务教育实践、教育决策与教育学科建设。开设的栏目有:前沿问题探讨、教育政策研究、教育视点、德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2025年本刊关注的重点议题有:国内外最新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育思考与实践、中小学学科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创新研究、三科统编教材及各学科新修订教材的教学实践与评价、以数字化推动课堂高质量发展的教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等。

    2025年08期 No.326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 下载本期数据